报告时间:2021年10月8号
报告地点:光能数理学院109
主 讲 人:杨子祥,周云鹏,王倩,胡智伟,熊章涛
参与人员:杨子祥,周云鹏,王倩,胡智伟,熊章涛,龚斌。
报告题目: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实现多通道全息复用
主 讲 人:杨子祥
非线性全息技术最近作为一种以新波长重建编码信息的新工具而出现,在光学显示和光学加密中具有重要应用。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转换效率低和复用效率低的问题。这项工作展示了三维(3D)非线性光子晶体(NPC)中的准相位匹配(QPM)多通道全息复用技术。3D NPC作为非线性全息图工作,其中多个图像分布在倒易空间中的不同Ewald球体中。位于给定Ewald球体中的倒易矢量能够满足在二次谐波(SH)处高效重建目标图像的完整QPM条件。可以通过改变QPM条件轻松切换重建的SH图像。复用容量可随3D NPC的周期数而扩展。这份工作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可以实现高效的非线性多路复用全息技术,以实现光学信息的高安全性和高密度存储。
报告题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微合金钢的定量研究
主 讲 人:周云鹏
微合金钢是一种合金钢,含有少量合金元素,微合金钢的有着较好的焊接性甚至可以通过在保持强度的同时降低碳含量来提高焊接性。疲劳寿命和耐磨性优于类似的热处理钢。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技术,具有无需/简单制样、快速、原位、远程、全元素分析等独特优点,利用LIBS对气溶胶进行实时在线检测,通过选择谱线或者看是否存在激发线来定性或定量分析。本次报告采用激光对微合金钢进行采样激发进行定量,结果表示线性拟合程度都比较好。
报告题目:利用2um波长的激光器提高极紫外光源的转换效率
主 讲 人:王倩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Flash辐射流体动力代码和FLYCHK原子代码来研究激光-Sn目标与1μm和2μm波长激光器相互作用相关的能量转换和光谱。我们发现,2μm激光器的转换效率(CE)高达3.38%,比1μm激光器(CE=1.9%)高出1.48个百分点。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主导电离态对两种激光器发射光谱的贡献。我们观察到,Sn11+的带外发射峰向Sn13+的增长最终导致光谱展宽,从而降低了1μm激光器的CE。相比之下,2μm激光器产生的等离子体中Sn12+到Sn14+离子的主峰都集中在13.5nm附近,这有利于有效发射13.5nm波长的光(与纳米光刻应用有关).
报告题目:激子与激元的强耦合
报 告 人:胡智伟
当把金属纳米颗粒放置到有一定间隙的金属薄膜附近时,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之间的杂化,电磁场模式被进一步压缩到金属纳米颗粒和金属薄膜之间的间隙(通常只有几个纳米)中,形成称之为间隙模式的等离子体共振。此时局域电场被显著的增强,而且它对于间隙距离非常敏感,这为我们研究等离激元与分子激子之间的强耦合效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
本次报告主要是介绍作者关于纳米颗粒(Au六角扳)——金属薄膜系统的等离子体间隙模式的调控和在近红外实现的激子与激元强耦合的一些研究。
报告题目:非均匀场辅助光电离中的阿秒弛豫
主 讲 人:熊章涛
我们利用时变空间依赖的红外(IR)场和孤立的阿秒脉冲(IAP)从理论上研究了氢原子的光发射过程。结果表明,与均匀场相比,非均匀场对光电发射时间延迟产生了新的积极贡献。这种正贡献补偿了均匀场的负时延,从而导致非均匀场的时延的增加。方法如下:(1)测量在非均匀红外电场辅助下阿秒脉冲与工作气体相互作用产生的阿秒条纹谱;(2)对阿秒条纹谱进行加权平均得到阿秒条纹谱的中心动能Ecoe,将中心动量Ecoe按照非均匀红外电场矢势的解析形式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光电离时间延迟δτ1;(3)利用粒子群算法,其计算了随机非均匀电场空间依赖系数下,非均匀红外电场和单个阿秒脉冲共同与工作气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经典光电离时间延迟δτ2,并将其与S2测量的光电离时间延迟δτ1进行对比,找出最优的空间依赖系数,即为非均匀红外电场的空间依赖系数。